仔细想来,我们普通父母何尝不是总陷入“拿起工作没法陪娃,专心陪娃又耽搁工作”的两难境地呢?
高质量陪伴真是一个值得好好谈谈的话题,我们看看杜江霍思燕夫妇是怎样做的吧。
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,
让父母双方都参与孩子成长
在最近播出的综艺《妻子的浪漫旅行》中,杜江给妻子霍思燕写了一封“情书”,字里行间都流露爱意。满满三页纸,写于相思时:
“任何华服和你的光彩相比,
都黯然失色了。
任何云鬓花环,
都比不上你素颜之万一。”
“任何华服和你的光彩相比,
都黯然失色了。
任何云鬓花环,
都比不上你素颜之万一。”
这并非杜江夫妇第一次发糖,他们恩爱有加,时常撒狗粮。
霍思燕经常给杜江一道送命题:
“你还爱不爱我?爱我什么呢?”
杜江也愿意日复一日地逗她开心:
“我主要是贪图你的美貌。”
“你是震翻戏剧学院的美貌。”
无论霍思燕拍戏到多晚,杜江都会等她,并给她做一点好吃的。
二人互相关心,互赠礼物,随时亲亲抱抱举高高。
二人对家庭十分上心,即便工作忙碌,也会做出调整,尽量陪伴嗯哼。
杜江霍思燕二人从来不错过任何一个向嗯哼表达爱的机会。
一次,嗯哼入睡前,和爸爸杜江进行了一场对话:
“你什么时候才喜欢我?”
“从你一生下来我就喜欢你。”
“那为什么我没生下来你就不喜欢呢?”
“你在妈妈肚子里,我就喜欢你了。”
“什么时候到头啊?”
“没有头。”
霍思燕也和嗯哼说过:“我怀孕的时候,最喜欢做B超。因为通过B超可以看到你。你一动,我就很幸福。”
父母的相互尊重和珍惜,会使爱自然地流向孩子。孩子会感到家庭充满美好,爸爸妈妈温柔而可靠,这就是一种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。
嗯哼说过:“妈妈从来没有跟我发过脾气”,在爱里长大的孩子,充满了安全感。
他关心体贴妈妈,开门让妈妈先进。
点咖啡时怕妈妈感冒,特意点了热咖啡。
主动安慰、帮助小朋友。
小小年纪就懂得女士优先。
这些,离不开杜江、霍思燕的暖心陪伴。
父母的相处方式对孩子影响重大,就算因各种缘由分开,离异家庭里,父母对彼此体面、和谐的态度也会给孩子正面影响。
今年六月,贾静雯的大女儿中学毕业,贾静雯和前夫孙志浩共同出席女儿的毕业典礼,离婚9年后再度同框。
贾静雯写道:“因为无私的爱把我们凝聚起来,感谢我的过去,才有了我现在知足美好的生活。”
离婚后,她不说前夫任何坏话,鼓励女儿和爸爸交流,不让离异影响了亲子关系。大女儿也成长的很好。
放下纠缠,放下怨恨,让爱情归爱情,亲情归亲情。虽然不再是夫妻,但仍是孩子的父亲。让孩子享受到来自父母双方的爱,这尤为重要。
创造和孩子的独特体验
高质量陪伴,重要的是要与孩子有互动感。如果只是坐在孩子身边,但手里拿着手机不停地刷,这样只能叫陪着,不能叫陪伴。
互动感不是光靠大眼瞪小眼的枯坐,机械地一问一答,或者来来回回地说教达成的,最好是与孩子共同做一件事,让这件事作为载体实现互动和沟通。
比如霍启刚和郭晶晶夫妇,特别注重孩子的精神教育。虽然工作忙碌,但夫妇二人常抽出时间陪同孩子。
他们会孩子去图书馆和博物馆开拓眼界。
也常和孩子一起去野外体验生活,去田里插秧,体验劳动的快乐和大自然的美丽。
一起参与公益活动,在地铁站筹款。陪伴孩子一起获得一次不一样的体验。
再如天后王菲,她把陪伴孩子当成一项事业来进行。
她与大女儿窦靖童牵手同游故宫,拿着《本草纲目》,一边走一边跟孩子讲解沿途的植物。
她与小女儿李嫣常常去去十三陵水库观测,测量不用季节的水温和空气湿度,为了让女儿更好地了解24节气。
在这样的陪伴下,王菲的两个女儿都成长为内心丰盈、自信满满的人。
如果父母一方因工作关系出差,长时间不能与孩子见面,就要利用电话、网络等载体进行远程沟通。比如每晚睡前聊10分钟,当成一个习惯坚持下来。
对于远程沟通来说,与孩子一起做些什么事也十分重要。这个时候,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。
比如,父母和孩子约定一起看一本书或绘本,最好是情节有趣的小说。每天晚上,向对方分享自己看到哪里了,讲讲好玩的情节。
看见孩子,
敏锐地回应孩子的需求
陪伴的对象,是孩子,是一个有感受和思想的独立个体。高质量陪伴,需要接受孩子的情绪,及时地共情孩子的感受,给予恰当的回应。
有一次,霍思燕跟嗯哼提议:要不要把玩具拿去义卖?
嗯哼摇摇头,表示不愿意:“我不想可以吗?”
霍思燕马上理解了嗯哼的感受:“也是啊,不想做的事,哪能一直逼着?”
又恳切地告诉嗯哼:“当然可以,这是你自己的东西,你当然有权利决定它的去留。”这样的回答,既共情了嗯哼的感受,又尊重了嗯哼的决定。
孩子天然地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认可,父母每一句真诚地赞美,都会给孩子心田种下一颗爱的种子。
霍思燕和嗯哼一起吹口琴玩,母子两一人吹奏一段后。霍思燕像小迷妹一样眼冒小星星,对嗯哼说:“真好听,我真佩服你”。
嗯哼马上笑逐颜开:“妈妈吹的更好听”。
这样轻松有爱的氛围让人感动,反观自己,在陪孩子时,常常由于过度关心孩子,陷入一种“审问”模式:
你今天在学校干了什么?
老师教了什么?
课能不能听懂?
作业写完没有?还剩多少?
……
孩子一听,便没有了交流欲望,气氛也变得很严肃。
我们爱子心切,常常一听到孩子有些负面的情绪,就会如临大敌,迫不及待地帮孩子解决。
看到孩子哭泣伤心,就想去快点结束孩子的难过、哭泣,这样做,我们就没有真正接纳孩子的情绪;
看到孩子愤怒、大发脾气,就想要制止孩子的愤怒和脾气,这样做,我们就没有真正允许孩子的愤怒和坏脾气;
看到孩子情绪低落、焦虑,就陷入担心,状态不断下沉。这样做,其实我们同时也陷入了焦虑的陷阱里;
看到孩子犯错、无助,于是大发雷霆,批评指责,这样做,其实映射出的是我们自身的无力无助。
当孩子兴高采烈地分享他的快乐时,我们常常因为工作忙碌、身心疲倦而敷衍地回应。
其实,这些都是没有看见孩子的表现,也是我们需要进步的地方。
不必灰心,因为,发现不足就是做出改变的第一步。从现在开始,把陪伴孩子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来做。
每天多留出一段时间和孩子相处,每周抽出一天带孩子去博物馆、游乐园玩耍,每晚多给孩子讲几个睡前故事。
多一点耐心,倾听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,又有怎样的感受;多一点拥抱,向孩子确认我们永远爱着他。
坚持下去,慢慢进步,陪伴孩子,也是陪伴并治愈我们自己。
作者介绍
思远,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。感知细腻的巨蟹座女青年,“爱与自由”理论的分享者。关注家庭教育,关心女性成长,转载请说明本文首发于“尹建莉父母学堂”。
来源简介:尹建莉父母学堂(yinjianlifumuxuetang)由中国最具影响力家庭教育著作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》作者尹建莉主持的教育交流平台。所有的家庭教育问题,这里都有答案!帮助千万家长轻松育儿,从知道到做到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