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我的考研之路】考研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

发布时间:2022-06-19 发表于话题:心路历程心得体会 点击:186 当前位置:代合美文网 教育 【我的考研之路】考研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手机阅读

 

 


这一路走来,如果你感慨良多,如果你激情满怀,如果你收获颇多,如果你遗憾彷徨,如果你有话想要与所有的考研战友交流,如果你想向全世界宣告你的考研之梦,那么,请整理整理你的思绪,用文字在这里表达,让我们共同来分享你的考研之路,你的考研之梦。 >>参与征文
 

【2012·第六届我的考研之路征文】考研过程中的一些体会
文/考研论坛 1989zsj



虽然考试已结束了近四个月,笔者的分数并不甚高,学校也不甚好,导师也非名师,但笔者还是想总结一些经验,供来者参稽之。
笔者准备的时间,大致从去年7月开始,离考试有六月时间,时间应是比较充裕。但是除去教育实习两月与自身养病一个多月,实则复习时间至多二个月多一点,故而直至考前笔者仍是全无把握。因为笔者准备不足,且其时精力不济,考前实在无任何信心可言。当然,哀兵也非就此不振,还是支撑着走进了考场。上天垂怜,让命运多舛之我,略有些许之安慰。故而,个人觉得复习之时间应安排适当,建议以5—6月为宜,过长全无必要,过短亦难面面俱到,无法胸有成竹。每日复习时间3小时即可,不宜过长(也许个人力不能及,太长时间笔者难以坚持),基本每门课每日一小时即可,这样分配较为合理。具体可按个人精力与实际情况为衡,留有足够之复习时间(这比较重要)不应像笔者这样准备之时间不够,致使考前全无把握。

关于报班
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不可人云亦云,以个人情况为核。主要报的至多为政治、英语,其他也没什么必要,如果实在觉得薄弱、且家中经济条件尚可的话,可以报班。不过,笔者窃以为全无此必要报什么班,凡事求诸于己,自己稍上些心,完全可以应付。当然,这只是个人观点。

教辅与材料

我所用很少,但颇为适合类我基础薄弱者。我觉得贵精不在多,不然,泛泛无归,终无所得。政治:用“红宝书”,即《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》,加以历年真题即可,当然诸本教材皆应备有(大学公共课皆以学过,且发有教材)英语:用“黄皮书”,即《历年真题及复习思路》,珍藏版或试卷版具可,以个人喜好为荷。加一本考研词汇手册即可。

复习方法
专业课:
专业课没什么好说的,我水平不济,也无甚发言之资,但无论你考什么专业课,基础是首要的,光背习题教材是难有显效的,并加以一定的答题技巧。兹举一例,比如今年历史学名词解释一题,试问“沙恭达罗”之意,我孤陋寡闻,看此题时实是一头雾水,因为我未听过此名词,虽然不会但却不应空着。凭着感觉与些许基础,我做出了判断,此为古代印度的文学作品,如此我写上了我的“猜测”:“沙恭达罗是古代印度著名的文学著作。该书描述了一传奇之爱情故事,具有极高之文学价值,是印度文学史上之瑰宝。该书对于研究古代印度的文学、社会和历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。”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,事后我翻看材料大致不差,只是此书之成书年代,作者迦梨陀娑,我确实是一无所知。
如此我至少也有一半答对,实则我却是一无所知,这是我体会比较深的一道“技巧”运用之题。政治: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将四门核心课程(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、中国近代史纲、毛邓三、思修与法律)之基本要点与内容,熟读后在脑中形成一体系,时常默记之,巩固之,以求不忘。“形式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”应每日关注新闻,此为我从小养成之习惯。并用你所默记之基本原理,解析之,剖论之,得一结论,自可有所心得,此为你在脑中做一分析题与解答题。于应试甚有助益,一定应形成一体系为佳。兹举一例:关于辨证唯物论的体系,我是这样整理、默记的。(难为复制,只得截屏,多为应试笔触)

英语:我没什么发言权,只是多背单词,看真题即可,注意长难句分析,每一篇真题看得烂熟,这是我辈笨人的经验谈,适合类我基础极差者。

其他
可适当关注一下考研论坛,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”。还有“中国研究生招生网",了解一下政策信息,比如今年之”泄题门“,”答案党“等,还有就是所报考学校之研究生官网,要时常登陆查看。

考研是等待的路
大致考后一日,各种网站上的答案版本皆会纷至沓来(英语与政治两门),比如新东方、考试吧等等,可以凭记忆对一下答案,估一下客观题之成绩,将主观题之成绩以最差的情况估算之。专业课可在论坛上看诸牛人交流之答案,大致也可得出一分数,应以答题之最坏情况与一般可能情况估之。得一总分之区间,参以历年之分数,看是否可过。如觉过线全无问题,自可进行复试准备,有可能的话可联系一下导师。如觉过线无望,则可提前另谋他途,如觉有可能,可以做两手准备之

以上说的是以国家线为前提,34所自划线学校,可参考它们的历年自划线,但往往不具参考价值。因历年试卷难易程度、报考人数、录取比例,考生的整体水平、政策因素、各省份批卷的松紧程度等变化无常,且皆为名校,故而难以完全琢磨清楚,国家线也大致由以上诸种因素影响而定。比如今年北大历史345分比2011年整整高出了20分。对于论坛上之高分晒分,切应理性对待,不应为之所累。一则高分者,炫耀之心,惟恐他人不知,一般我未见有低分晒出。二则牛人毕竟存在,分数高低差距也是考试所应有之意,目前之选拔还是以分数为衡的。不过,高分也不一定能进复试,每年情况皆有变化,比如考北大,再高的分也不甚保险,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。今年是A、B区合并的头年,个人觉得这个政策对今年之情况影响很大,希望以后的考生注意。

复试
一般国家线会在每年3月底的某一天突然”空降“,应做好准备,34所自划线学校的分数线则在此之前,智者一般可以此为凭,估计出国家线的区间与可能。如果初试自觉毫无问题,那么复试前,应适当准备。将招生目录中规定之复试书目,认真看过,并了解一下可能导师之学术专长,学术专著等,做些功课,以求有备不患,知己知彼。复试时,不要过于紧张,问你何事,如实答之即可,表现出尽可能的自信与敬意。如遇难题,不要不懂装懂,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,否则会给诸面试者以不好的印象,尽量表现出你的学术意向与专业所长,当然也应适可而止,这一点难以言传。认真准备英语口试,自我介绍应烂熟于胸,笔试翻译一般甚难,量力而行即可,但也要有所在意才好。

报考与调剂
报考、调剂,笔者所知不多,但也有些心得,就不一一言及了。调剂,笔者没有参与,故"不在其位不谋其政“,没有什么发言权。报考,每个人之实际情况有很大之差异,很难得一通理,但笔者还是要说一点,即报考与调剂之事皆应以自己的实际能力为荷,不要高估也不要低视自身,不然,可能会在整个报考到录取的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,也许是难以弥补之损失。

总之,一切纷繁复杂,难以一言道明,考前所应考虑的方面甚多。此文大多是笔者考后回顾,得出的一些所思所想,考前其实我并未思虑到以上种种。写下此文,笔者觉对于来者,应该会有些帮助吧,苟能如此,此文应算有些价值。以上为个人之鄙见,供以参考,姑妄听之,或为赘言。践行则因人而异,不可类附。


帖子地址: 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。
※来源:考研论坛

 

本文来源:https://www.daihequ.com/info/1325948.html

标签组:[考研] [考研英语] [考研政治] [考研提前] [大学考研] [国家线

相关APP下载

热门话题

教育推荐文章

教育热门文章